废弃刀片厂 脸却被刮破了

ID:35144 / 打印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坑道与虫子(ID:Crissie_explore),作者:半截周,头图来自:作者拍摄进入时间:2020年4月,最早被吸引的是公司的建筑,圆圆的弧边建筑与窗户也是上世纪较为流行的建筑风格之一。

此点觉得发展历史比照片更有讲头,便不打算隐瞒信息介绍一番。

从繁荣发展几乎一家独大到最后被移除“著名商标”队伍,刀片厂的经历令人唏嘘,也是许许多多国营单位的普遍下场。

公司于07年搬迁,虽然存在时间久,但由于是正常搬迁所以并没有什么遗留物,不过一些年代久远的物件倒是被翻出来扔在了这里。

我们不妨一边了解整个厂的历史一边去探索这个建筑。

1946年,上海刀片厂建厂最初时,国内技术水平落后,生产能力低下,生产出来的刀片质量很差,不仅只能使用三四次,而且锋利度不够,常常是胡子还在,脸却被刮破了。

为此,有人戏谑地称国产的剃须刀为“眼泪牌”。

周恩来总理也长期为刮胡子的事情而烦恼。

因为胡子长得快,而且粗硬,所以总理对刀片的要求很高。

据他的卫士回忆,总理用的刀片一度在北京都买不到,只能到上海来买。

上海刀片厂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光荣五金厂,但网上查不到多少关于此名字的信息。

1966年才改名为上海刀片厂,飞鹰牌刀片作为上海刀片厂的品牌,也在这时候面世,成为了第一款人人称道的国产刀片。

上海刀片厂生产的剃须用品和厨房用具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是国内最大的刀片厂家,在改革开放之前,这种刀片每天在全国七成的男人脸上划着,包括我们爱戴的周总理。

图源中国收藏热线图源中国收藏热线图源公众号:矢夕,新中国最早的剃刀——飞鹰牌保安剃刀1992年,中美合资“上海吉列”成立正是因为“飞鹰”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和巨大影响力,让许多想进入中国市场的洋品牌望而却步。

但美国“吉列”公司采取了更为高明的做法——变竞争为合作。

1990年,“吉列”主动向上海刀片厂抛出橄榄枝,提出合资的方案。

1992年,中美合资的“上海吉列”正式成立。

“飞鹰”从“吉列”的绊脚石变为了桥头堡。

此后的十余年里,在这个美方占股70%的公司里,“飞鹰”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品牌。

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,“吉列”对一些企业仿冒“飞鹰”品牌的行为,进行了坚决的打击。

一时间,“飞鹰”品牌维权行动成为沪上保护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。

此外,“吉列”还对“飞鹰”进行技术改进,提高产品质量。

所以,直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,“飞鹰”仍然保有着“上海名牌产品”和“上海市著名商标”的荣誉。

车间在厂内发现的包装都标有醒目的“吉列有限公司”字样,地址才提到刀片厂。

1995年,中德合资“上海双立人亨克斯”成立楼内的某一层有双立人的展台,遗留物不多也没拍什么。

员工证件向往健康从“换一片”做起——2001年,上海刀片厂推出“伊人”一次性刀片刀片厂出过许许多多不同牌子的刀片,其中“伊人”较为出名。

在仓库发现了这块刀片比较的样品牌。

依稀记得小学还使用过这种姓名印章。

为了不断的发展,刀片厂也曾卯足了劲。

2001年,纽威尔集团和刀片厂共同出资成立了“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”办公楼内有好几层都属于派克公司,并且与刀片厂其他合资企业混合在了一起。

有些分不清他们的办公部署。

办公区到处散落着飞鹰系列产品以及包装。

顶楼也是派克公司办公室,潮湿的角落还包裹着派克的广告立牌。

食堂公告栏里的海报也褪色成了“艺术品。

2010年,刀片厂被移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随着电动剃须刀的崛起,刀片渐渐的不被需要。

于是乎,“飞鹰”成为了市场大潮中必然的被淘汰者。

近几年来,“飞鹰”刀片逐步沦为少人问津的边缘产品。

2010年,这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品牌被移出了“著名商标”的队伍。

最后插则小故事,至于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。

据说现在飞鹰刀片的老板以前是山寨飞鹰刀片的,后来觉得正品质量太差,影响他的产品销售,所以就收购了原来正版的飞鹰刀片。

上一篇: 信心大于黄金 我们一同经历了很多
下一篇: 在大城市买房的年轻人 比80后群体高出5

作者:admin @ 茹曜信息网   2024-09-02

与本文相关文章